第351章 朕来了(1/2)
第351章朕来了
“陛下,万万不可啊。”
“太子殿下在的来庭坊,驻守有上万神武军。”
“陛下这要是去了,万一”
内侍张阿阿难听到陛下说要去见太子,整个人的慌了神。
太子都已经夺取启夏门了,还有那么多的神武军。
那可是数万大军啊。
东宫那边的几个坊,俨然已经成了太子的私地,比曾经的东宫还要皆备森严。
大臣们去那自然是无所谓,太子跟陛下斗,不可能说牵扯到大臣们的身上。
即便是褚遂良这样的魏王铁杆,去来庭坊参加个朝会也没有丝毫在意。
首先是对大臣们动手毫无意义,真要动手了,太子日后这大唐江山,还要不要人治理了。
可陛下不同啊。
若是太子把陛下给软禁了,那该是如何是好。
“怎么,你还担心承乾把朕给吃了”
“行了,便是这样吧。”
“朕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承乾了。”
李世民语气有些唏嘘。
曾经太子就住在东宫,没什么感觉,这回太子离开长安已经数年。
说起来,李世民还真有些不习惯。
现如今太子回来了,不敢来见他。
但他要去见太子。
听到陛下这般执意,张阿难很是焦急,还想再劝。
然李世民摆摆手:“就这样吧。”
——
来庭坊。
这里是李承乾驻扎兵力的主要坊间。
不过三万神武军也不全是在这里。
旁边的永昌,光宅,翊善坊,同样有神武军驻扎。
如果发生了什么动静,则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迅速集结兵力。
行宫别苑。
百官奏事。
“启禀太子殿下,河东道有刺史奏报,突厥蠢蠢欲动,边境守军粮草不足,急需调拨物资。”
兵部侍郎呈上奏报。
内侍文忠上前接过后交给太子。
李承乾看完后,皱眉道:“粮草之事关乎边防安危,不可拖延。户部可还有余粮”
户部尚书回道:“回太子,自去年关中大旱,各地赋税锐减,户部存粮本就不多。此前为安抚灾民,已调拨了大半,如今所剩无几,恐难以满足河东道所需。”
褚遂良直接就开始发难:“太子殿下,河东道防务乃重中之重,若因粮草短缺致使边境失守,这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如今太子手握神武军,却连粮草调配这般小事都处理不好,又如何担得起监国之责”
唐朝的大臣,跟皇帝对着干,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所以褚遂良毫无畏惧。
即便是太子监国又如何,有什么不敢说的。
李承乾目光如炬,直视褚遂良:“褚大夫这是在质疑本太子河东道粮草不足,非一朝一夕之事,你身为朝廷大臣,难道就没有发现问题,提前奏报”
“户部存粮情况你也清楚,此刻在朝堂上大放厥词,是想故意扰乱人心吗”
褚遂良被李承乾的气势所慑,心中一慌,但仍强撑着道:“太子殿下莫要转移话题,臣只是就事论事。如今局势严峻,若不尽快解决粮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太子既然接管政务,就该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人。”
李承乾道:“办法自然会有,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户部无粮,只能另寻他法江南各州今年收成尚可,可从江南调拨粮草,经运河运往河东。”
礼部侍郎王珪出列反对,“江南乃鱼米之乡,赋税一直是朝廷的重要来源。若大量调拨江南粮草,不仅会影响当地百姓生计,还可能引发民怨。况且,运河水路漫长,途中风险诸多,万一粮草受损或遭劫匪抢夺,岂不是得不偿失”
李承乾道:“河东边境危急,可先让江南各州筹备粮草,同时加强运河沿线的护卫力量,确保粮草运输安全。至于江南百姓,可适当减免赋税,以安抚民心。”
闻言,礼部侍郎王珪不再多话。
这时,褚遂良借着上奏:“太子殿下自入城以来,长安城内治安混乱,盗窃、斗殴事件频发。更有甚者,有人打着太子麾下神武军的旗号,欺压百姓,民怨沸腾。”
李承乾冷声道:“神武军乃孤亲自统领,向来军纪严明,岂会做出这等事刑部可查明真相”
刑部尚书张亮作揖道:“回殿下,这些人十分狡猾,作案后便消失无踪。经多方调查,初步怀疑是一些地痞无赖趁机浑水摸鱼,妄图嫁祸神武军。但仍有不少百姓信以为真,对太子殿下和神武军颇有怨言。”
褚遂良讥讽道:“太子殿下,治军不严,何以治国连自己的军队都约束不了,又怎能让百姓信服如今长安城内人心惶惶,长此以往,恐怕会动摇大唐的根基啊。”
褚遂良也算是豁出去了,什么事都要跟太子对着干。
既然在兵力上没优势,那就在别的地方找麻烦。
李承乾淡淡道:“依褚大夫之意,应当如何。”
褚遂良拱手道:“启禀太子殿下,自从晋王被革职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职后,长安城内金吾卫群龙无首,以至于盗匪横行。”
“想当初,晋王治理金吾卫,令行禁止,长安夜不闭户。如今殿下麾下神武军虽勇,却难掩治安崩坏之象。依臣之见,不如恢复晋王职务,一则稳定长安局势,二则彰显殿下胸襟。”
褚遂良是魏王党,之所以帮助晋王,亦是为了魏王。
魏王没有兵权,但晋王有。
只要晋王恢复了右金吾卫大将军职位,就能调动足够多的兵力,以此对太子行成抗衡,这也是魏王想要的结果。
李承乾冷笑道:“褚大夫这话有趣,照你的意思,是孤治下无方,反倒不如晋王金吾卫乱象,根源在于制度疏漏,而非缺了某个人坐镇。”
“倒是你,褚大夫,这是转投到了晋王麾下去了”
褚遂良瞬间涨得通红:“太子莫要血口喷人,臣只忠心于陛下,忠心于大唐,何来魏王晋王之说。”
“如今长安百姓水深火热,殿下不思解决之策,却忙着打压异己,如此行径,如何服众”
李承乾讥笑道:“好一个忠心于陛下、忠心于大唐!褚大夫,你说长安百姓水深火热,是哪里水深火热了。”
“是哪户人家吃不上饭了,还是哪户人家穿不上衣了。”
“你说盗匪横行,且有卷宗,孤倒是要看看,是哪些盗匪在横行。”
“褚大夫空口一说,长安百姓好像都已经是民不聊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大灾之年呢。”
“哦,我明白了,你这般想要恢复晋王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身份,是想让晋王再次袭击于孤,犯下谋逆之罪吗。”
“所以,褚大夫原来才是这谋逆之事背后的主使呀。”
褚遂良涨红着脸争辩:“太子殿下这是莫须有的罪名!晋王能力出众,恢复其职务是为长安百姓考虑,与魏王无关!”
李承乾冷声道:“孤倒是要看看,没有晋王的右金吾卫,到底还能不能办事了。”
“传孤太子教令,暂任裴行俭为右金吾卫代大将军,负责整理长安城治安之事。”
太子的强硬态度,完全跟以往不同。
曾经的太子监国,多是听取劝谏,而非是这般直接。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几人,都未说话,心中各有心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