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歼清军(1/2)
老朱那边做了协调之后,行动还是非常快,立即派了五千人过来。
同时也做了战略部署,分析他们应该怎么去云南方便。
油车、电车、混合动力、飞机统统都否决。
说到底这些东西运来都容易,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缺优秀的交通工具。
但能源依旧是硬伤。
通道一旦关闭,汽油搞不到,太阳能完全无法给电车充电,至于风能核能水力就更不用多说。
所以研究来研究去,最后还是得靠人力。
自行车加三蹦子。
不过有了现代支持,这次的三蹦子和自行车可不是以前去崇祯时候的那些市场上买的货。
现代那边直接调来一批越野性能最好的车辆,轮胎都是特制的,非常坚固耐磨,且适应各种地形,更方便物资运输。
由于这次只是战略转移,不是攻城略地,就不带重武器了。
只带了狙击枪、突击步枪、无人机、热成像夜视仪、行军口粮、帐篷、睡袋、子弹、对讲机、电台、行军伞、迫击炮、火箭筒等基础物资。
虽然打那种重兵防守的大城市肯定不容易,但基本上也已经天下无敌了。
毕竟他们光子弹就带了上百万发,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5.8×42中间弹,重量为12.7克一发,总重为12700公斤,分散在一千多辆三轮车上。
物资调配用了半天,士兵和物资运送过来用了一天左右。直到永历十五年六月五日,所有人员以及装备全都配齐。
尚峰山上罕见地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将士们不得不站在朱慈焙家外面的天坑下。
此刻朱棣上去拿扩音器训话道:“诸位,想必大家也清楚,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咱大明末年,建奴鞑子已经攻占了我中华几乎所有领土,末代大明皇帝被逼到了缅甸,过一阵子缅甸人背信弃义,杀戮咱们大明的臣子,俘虏咱们大明的皇帝,让咱们大明彻底亡国,诸位,孤的大明将士们,你们答不答应。”
“不答应!不答应!不答应!”
这一批当中有不少都是跟随老朱前往崇祯朝的士兵。
不过并非普通士卒,而是在里面担任中下层军官。
因为有充足的战斗经验,加上战功卓著,他们回去之后都得到了升迁。
目前这五千人只是先遣队,老朱打算至少带个两万人过来。
所以不少老卒被选拔入内,指挥下层士卒参战。
这些士卒虽然每天都进行军事训练,但毕竟缺乏实战,而现在就是实战的机会。
因而不仅仅是那些去崇祯朝的老卒极为兴奋,那些新调派过来的士卒也是激动不已,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啊。
“好。”
见军心士气膨胀,朱棣非常高兴道:“那大家就随孤一起杀奔缅甸,记住,这一路上以行军为主,见到鞑子杀了就是,不要追击,知道了吗?”
“是!”
众将士纷纷高喊。
“周安何在。”
“末将在。”
“令你为先锋,直取怀化。”
“是。”
“陈珪何在。”
“末将在。”
“令你为右翼,策应右方。”
“是。”
“杨亨何在。”
“末将在。”
“令你为左翼,策应左方。”
“是。”
“王兴武何在”
朱棣有条不紊地下达军令。
让将士们以一个标准的行军姿态即,前锋,前军,中军,左右两军加上后军的方式出发。
虽然在朱云峰看来没啥必要。
因为这是古代行军方式,现代行军结构会松散许多,甚至几个人就是一支战术小队,打垮建奴鞑子几千人随随便便。
但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出去打仗,而是快速行军,因此以保护辎重为目的,用环形结构也是最稳妥的策略。
诸多将士们开始下山。
朱云峰则把朱慈焙一家给带上,老祖宗显然有些不情不愿,多次问能不能他们就留在尚峰山上等他们凯旋而归。
却被朱云峰动之以机关枪,晓之以手榴弹,最后“自愿”上了三轮车。
他那点好不容易藏匿起来的家产,也是当宝贝一样全装在了三轮车上,一家五口老老实实蹲在车里面如死灰,宛如要上刑场一样。
后世从尚峰山下去非常方便,现在可就遭老罪了,都没什么正经的大路,都是小道,而且多有不平的坡地,甚至石子地也很多,起伏不定的岩石将道路塞满。
为此将士们只能艰难地重新开辟道路,把石头、树木、草丛等障碍物推平,原本两个小时的山路,硬是走了大半天的时间。
等他们下山的时候都已经天黑了。
不过毛骧已经派人拿下了蓝沙镇,因此倒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此时的蓝沙镇跟后世比起来纯纯没什么可比性,蓝沙河北岸一排木头房子,就一条老破街道,中间用青石板铺路,北面有一座小木桥连接,后世最繁华的南岸则是一片野草地。
将士们都没有进镇子,就在南岸野草地上搭帐篷过了一晚,第二天再次启程出发,一路往西南方,走延绵山路,向溆浦、怀化方向而去。
等他们走后,蓝沙镇的里长忙不迭往县城方向跑,去报告这件事。
然而也没什么用。
一来此时湖南已经是满清腹地,并没有派重兵把守,整个湖南各地守军拢共也就几万人,县城的巡检司兵丁与衙役加起来都不过百。
二来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即便把满清现在握有的百万大军全部调过来,也是拿他们没办法。
所以他们行军可以说是大摇大摆,丝毫没有掩饰。
只是道路崎岖,他们的物资虽然不算特别多,但每辆车上也装载了约一百多公斤的东西,即便是走大路官道,行军速度也谈不上快。
有的时候遇到坡地,三轮车都上不去,还得将士们推,每天行军也就四五十公里,跟步行速度差不多。
沿途所过之处,尽显荒凉,很多山里村寨都没多少人烟。显然明末清初的这场动乱还是影响非常大,不仅让中原地区十室九空,即便是南方山里也是波及甚广。
不过眼下满清已经坐稳了江山,除了边境派吴三桂和耿继茂继续攻打南明势力和郑成功势力以外,内部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时期。
因而在秩序已经初步建立,各地官府体制也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他们出现的情况,自然也就迅速开始往上层层汇报。
朱云峰他们六月初五下山,六月初六的时候蓝沙镇的里长把消息报告到县里,当天县里就马上飞报府城,宝庆知府董应魁不敢怠慢,也是连夜派人向长沙汇报。
满清初期虽然对投降官员看似重视,实际上还是防备居多,因此很多地方官员并非降官出身,而是汉军旗人。
如董应魁为汉军镶黄旗,长沙知府张宏猷汉军正黄旗。
他们的老大湖广总督张长庚,偏沅巡抚袁廓宇也都是镶黄旗出身,为满清奉天人,是标准的满清汉军旗,勉强属于八旗子弟,有资格在旗主面前自称奴才。
因此他们对于满清可谓是忠心耿耿,当得知自己境内居然有一批自称是大明将士军队的时候,湖南最高官员袁廓宇立即亲自领兵出发。
袁廓宇作为跟随多尔衮入关的汉军旗人,能够直接指挥作战的绿营士兵达到了两万一千人,旗下有总兵李茹春、王平、南一魁、陈德等部,曾奉命攻下整个湖南全境。
他听到消息后,迅速带人向怀化方向追击而去,同时飞骑往贵州,通报贵州巡抚卞三元这件事情。
为满足军事作战,满清初期早在顺治元年就一直在发展驿站,全面入关后更是大规模建立驿站体系,使得他们的消息传递速度还是非常快。
在快马鞭策下,仅仅三天的时间,也就是六月十二日的时候,消息就跨越了七百多公里,从长沙通报到了桂阳。
贵州巡抚卞三元十分重视这件事情,因为早在昨天,六月十一日,铜仁府就发来消息,说有一群穿着古怪,不知来历的队伍进入了铜仁府境内,正向贵阳进发。
铜仁守军当时曾派人拦截,但还未靠近就全被杀死了,足足一百多人在短短数息之内就死光,吓得铜仁城内的守军连忙关闭城门瑟瑟发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