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二百一十七章 迁都,龙城

第二百一十七章 迁都,龙城(2/2)

目录

李骁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份名单,随后又在上面增添了两个名字。

战争中,亲兵同样有伤亡的风险。

这两人就是在这一战中,被招纳成为亲兵的。

李骁没有参与,只是提前落子。

他的本心理也不想这么做,但是作为上位者,却不能被私人感情所左右。

对所有人保持怀疑,不要绝对相信某个人,是历史总结出的经验。

太过于天真的上位者,要么成为傀儡,要么莫名死亡。

权力,真的可以腐蚀人心。

随着地位的越来越高,李骁也逐渐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是一种什么感觉了。

放下毛笔,李骁将其收起,轻声呢喃说道:“希望你们永远不要苏醒。”

“一直沉睡下去吧!”

这些人的存在就连张石头都不清楚。

李骁没有将此事交给他办,主要是因为他太年轻,经验不足,且此事又太过于重要。

而且张石头虽然对李骁忠心耿耿,但毕竟也是河西堡的人。

所以,这些人都是李骁亲自安排,他们彼此之间更不清楚对方的存在。

完全由李骁直接领导,监视金州将领们的重要动向。

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

未来的谋一天,李骁或许会在锦衣卫之外,成立一个更隐蔽的情报组织。

不久后,天空忽然阴沉了下来,低沉的闷雷滚滚轰鸣,下起了蒙蒙的阴雨。

李骁站在门前欣赏着雨势,心中却是越发的平和。

北疆的天气属狗的,说翻就翻,往往上一刻还是艳阳高照,下一刻就下起了大雨。

李骁早已经习惯了。

但这种雷雨来的快,走的也快。

一刻钟的时间不到,雨势便停止了下去。

两道人影则是在亲兵的护卫下,来到了李骁的书房外。

“大都督,张大人顾都督求见。”

“让他们进来。”李骁淡声说道。

随后,顾自忠和张兴华两人走了进来,行礼道:“拜见大都督!”

李骁的书房乃是正堂布局,进门后左转便能看到一张书桌放在中堂偏后位置。

桌子前面是两排椅子。

在李骁的示意下,两人一左一右坐在桌子下首。

“我们北疆乃是化外蛮夷之地,读过书的人不多。”

“论及学识,你们二位也属佼佼者之列。”李骁命人为他们上茶后说道。

两人瞬间谦虚的摇头。

“不敢!”

“属下不过是微末学识,不敢班门弄斧。”

不是两人谦虚,而是他们知道李骁的本事。

在外人看来,李骁身为金州大都督,整日舞刀弄枪,又出生于金州的豪强家族。

即便是上过学堂,但成就定然有限。

也就是比真正的蛮夷强那么一点。

但只有接触过李骁才知道。

他不仅仅是武艺强悍,骁勇善战,更兼学识非凡。

四书五经都是有所涉猎,古今大事都有很深的见解。

真把李骁当成了文盲,那才是笑话呢。

“谦虚的话不必多说,今天叫你们来只为了两件事情。”

李骁轻轻摆手,站起身来,走到门前,目光望向东都城的天空。

沉声说道:“经过了此次战乱,东都百姓十不存一。”

“商人不敢再来,本地牧民的孤儿寡母,也都带着家当去了山中避难。”

“想要恢复东都之前的盛况,非一日之功。”

“所以本都决定,将北疆的治所从东都迁往金州。”

“你们二位看待如何?”

李骁转过头来,目光淡淡的瞧着两人。

说实话,顾自忠两人也被李骁的这个想法惊讶到了。

但仔细想想,又是必然的结果。

东都虽好,但是李骁的根基不在此地。

而且金州与东都之间横亘着一座低矮山脉。

反观东都与七河之间,则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若是遭遇西方敌人突袭,东都根本无险可守。

隔着一座山脉的金州,更是来不及增援。

所以,李骁想迁都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东都的地理位置偏向西方,不利于对西夏和草原的战略威慑。

“东都虽然破败,可若全力经营,一年之内也能恢复元气。”

“不过,金州也是一个好地方,唯一的欠缺便是人口。”

“可将东都的部分牧民迁移至金州。”

顾自忠先抑后扬说道。

接连战败了王廷军和康里联军的李骁,在北疆的威望已经不亚于当初的萧思摩了。

他决定的事情,没有充足理由的话,其他人恐怕是难以改变的。

李骁决定迁都,这件事情便完成了一半。

剩下一半就是两人来此的意义了。

完善迁都的具体实施计划。

“金州的牧民也可迁移部分至东都甚至是七河。”

“如此方可让北疆各州不再局限于民族部落的隔阂,更加一统。”

“至于北疆的人口补充~”

李骁说着,目光望向张兴华,淡淡道:“夏国是个好地方。”

北疆的人口还是太少了,尤其是汉族人口比重已经不足一半了。

所以李骁决定等到北疆稳定以后,先去攻打西夏,掠夺汉族人口。

分散安置到各千户、百户之中,全部打散至北疆六州,逐步完成北疆的汉化。

这就是北疆未来百年的国策。

张兴华闻言,瞬间领会李骁的意思,点头说道:“夏国的汉民被党项族欺压百年,早就不堪其辱了。”

“只要我们将其好生安置,让大部分人饿不死,夏国汉人就会变成我北疆的汉人。”

张兴华的祖上曾经当过西夏的宰相,他又官至敦煌太守,对西夏国情太了解不过了。

在他看来,谁给百姓一口饭吃,百姓就念谁的好。

更何况相比于党项人,北疆的统治阶层可大都是纯正的汉人。

就更容易被西夏汉人认同了。

“张大人所言及是,不过这么多百姓迁入金州,龙城的规模就略显不够了。”顾自忠说道。

“另外还有粮食,如何去养这些百姓?”

“草原的牛羊会被吃光的,所以只能用粮食去养。”

草原看起来广袤无边,但是却又很小。

千百年来,始终都有一条看不到的红线,制约着草原人口的繁衍。

每当草原人口达到一定数量时,总会发生灾害导致人口数量锐减。

因为游牧养活的人口上限就在那里。

两三百万就已经饱和了。

而反观农耕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何止是草原的十倍?

所以北疆若要增加人口生存容积,必须增加耕地面积。

单靠放牧根本养活不起,草原会被吃成沙漠。

“若是以金州为治所,龙城的确是有些小了。”张兴华轻轻点头。

当初建造龙城的时候,是以金州为对比,能够容纳两万人就是极限了。

但是现在,龙城还没有完工,就已经不够用了。

“大都督,属下认为,应当对龙城进行扩建。”

“在当前基础上,再增加一圈外城,如同中原的城镇那般。”

“至少需要能容纳十万人口的规模,才能适应我北疆未来的强盛。”

张兴华看向李骁说道。

“至于人手问题,此次我军抓获了将近两万名康里战俘。”

“留着这些人实在是浪费粮食,倒不如送去建城。”

李骁没有犹豫,轻轻点头道:“可以!”

“建造龙城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看到张兴华的建议被李骁接纳,顾自忠也不再矜持了,赶忙的展现自己的价值,说道:“大都督,我军还俘虏了两万多名王廷军战俘!”

“属下知道大都督准备择其精壮充入库里军为战奴。”

“不过我军目前并不缺少战奴,能征善战的士兵更比比皆是。”

“所以属下建议,可以将这些人统统送去垦荒,天山南北还有大量可以耕种的土地。”

“足以容纳百万人口生存。”

可以看得出,顾自忠这个大漠都督也不是白当的,对大漠的事情也是相当了解。

天山南北脚下的两条走廊,的确是两座巨大的宝库。

后世的兵团,很多就在这片区域中建设。

高昌和大漠是如今北疆的两个主要粮仓。

北疆百分之九十的粮食都源自这两个地方。

但是,这两个地方也只是天山山脉东部的绿洲。

天山西部的绿洲,还没有开发过呢。

尤其是天山北麓的西部地区,就位于东都境内。

以前,萧思摩是没有那么多人口和精力去开发。

但是李骁不一样啊!

必须要种地!

商议完对龙城的扩建和对东都南部的土地开垦之后,李骁说起了最后一件事情。

“本都决定,去除旧有的东都留守府,建立全新的北疆都护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