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结局(1/2)
腊月二十九这天,”香又来“饭馆就开始放假了,一直要放到大年十五才重新开门营业。
宋小丫起了个大早,和宋小山纪凌云一道,将写好的春联贴到“香又来”的店门上,又挂上两个大红灯笼,看着喜气洋洋,很有过年的气氛。
“纪大哥,你看这样行吗?”
宋小丫贴好春联,退后几步,问纪凌云。
纪凌云笑着点头:“行,看着就喜庆。”
宋小丫赞道:“还是纪大叔的字写得好,龙飞凤舞,特别有气势。”
邻居们知道这里住两个读书人,过年了都来央着写春联。
纪大叔早就技痒难耐,来者不拒,还不肯收润笔费。
邻居们感激他,就送些小食过来。
一时间宋家和邻居们的关系变得亲近了很多。
随着春联陆续贴出去,来求春联的人越来越多,纪大叔越来越忙,脸上的笑容反而越来越深。
说起来纪凌云的字得自纪大叔真传,也写得很好,想必参加科举考试,也是个加分项。
宋小丫看向带着啸月在门口又跑又笑的宋小山。
他现在也在跟着纪大叔学习,相信有一天,也能有这样的学识。
这个春节,良子一家要回宋家村过年,等到元宵节饭馆重新营业才会回来。
正月初一,宋小丫一家便和纪凌云一家相约去看龙灯。
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爆竹声声,锣鼓喧天,年味十足。
一条用彩布和竹篾扎成的长龙在人群中翻腾飞舞,时而高高跃起,时而蜿蜒前行,引来阵阵喝彩。
宋小山看得目不转睛,小脸涨得通红,兴奋地拍手叫好:“哇!好大的龙!好威风!”
啸月”汪汪“直叫,尾巴摇得更欢了,像是想加入舞龙的队伍。
看完龙灯,他们又去逛庙会。
庙会上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宋小丫看中了一个憨态可掬的泥人,笑着递给宋小山:“小山,你看这个泥人,长得多像你啊!”
宋小山接过泥人,仔细端详了一番,咧嘴笑道:“真的好像!谢谢姐姐!”
他小心翼翼地把泥人揣进怀里,生怕弄坏了。
路上遇到捏糖人的摊子,宋小山拿起一个仙女模样的糖人,递给宋小丫:“姐姐,这个像你。”
宋小丫喜笑颜开:”真的吗?这可是仙女哦。“
”姐姐就是仙女。“
宋小丫一高兴,又给宋小山买了一串糖葫芦。
沈娘子兴致勃勃地四处张望,感慨道:“这些年都在乡下过年,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到县城后,她的精神也好了许多,今天又特意打扮过,看着年轻了好几岁,很有点富家太太的气势。
纪凌云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着说道:“娘,以后都会这么热闹。”
“明年我们去京城过。”宋小丫也道。
纪凌云曾经悄悄地将自己的家世告诉了宋小丫。
他们原是江南姑苏一带的望族,世代行医,在当地颇有名望。
纪凌云的父亲纪先生是庶出,上面有一个嫡出的兄长。
纪先生从小就聪慧,被父亲寄予厚望,送他去书院读书,希望他能高考中第,光耀门楣。
可惜纪凌云出生后不久,纪父便意外去世。
嫡母便改了往日的温和模样,处处刁难他们一家,总想找机会将他们赶出家门。
后来,纪先生被嫡母冤枉偷盗家里的祖传医书,族人偏听偏信,将他逐出了家族。
争执中,纪先生的腿受了伤,落下了残疾,再也不能参加科考。
纪先生的嫡母和兄长还不肯罢休,勾结娘家人想要对他们赶尽杀绝。
纪先生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妻儿离开姑苏,一路辗转来到了江州府,最终在偏僻的宋家村安顿下来。
这些年来,纪凌云身上背负着父母的希望,他一边给人看病治病,一边拼命学习,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重新回到家族,为父母讨回公道。
宋小丫知道纪凌云身世不凡,却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冤情。
她也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纪凌云。
只要宋二娘病情好转,就到京城发展。
所以,没准明年他们真就在京城过年了。
那里肯定会更热闹,更繁华。
而此时的宋红玉,正瑟缩在牢房一角发抖。
牢房里阴冷潮湿,散发着阵阵霉味,令人作呕。
她的身上穿着破旧的囚衣,上面沾满了污垢和血迹。
她紧紧地咬着嘴唇,泪水止不住往下流。
听着外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她痛苦地捂住耳朵。
重生一世,她竟然沦落到这般田地,成了阶下囚。
如果她只是安分守己地赚钱,是不是就不会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