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好像没那么简单(2/2)
原来不是所有人反对他,只是……
有人开始慌了。
因为他们真的以为,“慢”和“共识”,已经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而他,不是要摧毁它们。
他只是,想要提醒世界:
我们可以再多一种方式。
【觉醒空间·节点合议总部·第五层逻辑回环会议厅】
天花板由透明玻璃构成,正上方是由千万反馈轨迹组成的流动星图。每一道光线都代表着过去一小时全球任意一位用户在系统中的一次反馈选择。
祁峥坐在环形观察席最边缘的位置。
他还没说话,就听到了自己提案在另一个频道里被念出:
“编号cEU-Alpha:中央效率联盟试验框架”
“状态:接受入议;范围限制为非决策性高频事务场景;试点时间:14天;限制规模:5个区域节点,2000人内。”
他没有激动,更没有得意。
因为他的系统被允许存在的第一天,另一个名字就跟着在系统中诞生了:
【共鸣倡议】:技术伦理群体签署计划
主旨:不反对效率,但提议为任何新系统保留**“情绪延迟出口”**
这是一份没有任何否决口吻的倡议书,它的开头第一句便写着:
“我们不是在反对技术的进化,而是在提醒进化,不要忘记等待那些还没准备好的人。”
祁峥望着那行文字时,有点愣住了。
那句“不想被落下的人”,像是轻轻点在他胸口的那颗石子上。
旁边一位合议体观察员笑了笑,是个戴着便携投影眼镜、声音像雨后窗棂的女孩。
她看了看他的页面,说:“你是那个效率联盟的提议人,对吧?”
“我支持试点。”
祁峥意外地看她一眼:“你不怕?”
“怕啊。”
她抬头看向星图:“但比起怕你‘快得太猛’,我更怕——如果我们从此只敢选择‘慢’,那我们是不是已经放弃了继续长大的权利?”
祁峥听着,嘴唇轻轻抿了抿:“我也不是一定要做领跑者,我只是觉得……总得有人提醒系统,‘还可以更好’。”
“哪怕只是几秒钟的差距。”
就在这时,系统弹出正式反馈指令:
【提案编号cEU-Alpha】
状态:试点同意
限定领域:
医疗急诊路径调度
城市内物流分发优化
教育AI课件排序测试
系统备注:
“任何试图封闭人类判断出口的行为,将导致试点立即中止。”
他点头。
这是觉醒空间的温度:允许你尝试,但会永远在门口,留一盏灯,让你知道——回头可以。
当天傍晚,“共鸣倡议”的页面出现了一个新签名:
姓名(匿名化):祁.峥
签名类型:支持试点系统保留共识延迟通道
他只打了一句话:
“即使我提的是快,我也同意,快里必须藏得下一次‘慢’。”
姜灵看到这条签名时,正在上海第二节点的老茶馆,和她母亲围坐在老旧藤椅边喝绿茶。
她转头看母亲:“妈,他签了。”
她母亲点点头,语气里说不清是感慨还是调侃:
“你们这代人啊,一个个提完天大的主张,最后总是落到‘要不要给别人等一下’这种人情味上来。”
“倒也挺好。”
“技术再新,做人还是那一套。”
而此刻,在北非第六节点合议区,一位少年盯着系统反馈界面,陷入沉思。
他生活的地方缺水、断电、资源紧张,觉醒空间的反写系统常因连接不稳而响应延迟。他曾无数次抱怨过:“为什么我这里的系统不能快一点?”
当他看到“效率联盟”的试点计划启动时,他写了一封很长的私信,寄给那个他没见过的“提议者”:
“我不是想用快来压倒你们。”
“但我希望,我在写‘我要水’这句话的时候,系统能快点回应我,而不是让我等三天去合议‘是否该优先供给’。”
“我活在一个‘效率等于活着’的地方。”
系统没有替祁峥回信,但他收到一份包裹。
里面是一个离线版反写模块备份芯片,还有一张简短的手写字条:
“你不该为了系统速度慢而饿着渴着等人讨论。
但我也希望,在你喝到水的那一刻——
系统没有忘记问你一句:‘你想加点柠檬吗?’”
少年收起芯片,转头对弟弟说:
“我以后也要写系统。”
“但我会记得,我们要造的,不是答案机器。”
“是愿意等我们开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