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2/2)
行者立刻落下云头,回到三藏面前。三藏问道:“悟空,那风雾之处吉凶如何?”行者说:“这会儿已经风停雾散,没什么风雾了。”三藏说:“是啊,感觉雾气确实退下去一些了。”行者笑着说:“师父,我平时眼力挺好,这次却看错了。我还以为风雾之中有妖怪,原来不是。”三藏问:“那是什么?”行者说:“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村庄。村里的人家乐善好施,正在蒸白米干饭、白面馍馍斋僧呢。这些雾,想来是那些人家蒸笼里冒出的热气,也是他们积善的感应。”八戒听了,信以为真,拉过行者,悄悄地问:“哥哥,你是不是先去吃了他们的斋饭来的?”行者说:“没吃多少。只是那菜太咸了,我不太喜欢多吃。”八戒说:“哎呀!再咸我也能吃个饱!要是渴了,回来再喝水。”行者问:“你想去吃?”八戒说:“当然。我肚子正饿着呢,想先去吃点,怎么样?”行者说:“兄弟,别说了。古书里讲:‘父亲在世,儿子不能擅自做主。’师父还在这里,谁敢先去?”八戒笑着说:“你要是不告诉师父,我就去了。”行者说:“我不说话,看你怎么去。”这呆子贪吃的心思还真多,走上前,大大地作了个揖说:“师父,刚才师兄说前面村里有人家斋僧。您看这马,一会儿要吃草要吃料,多麻烦啊。幸好现在风停雾散,你们先在这里坐坐,我去给马找点嫩草,先喂喂马,然后再去那家化斋。”唐僧听了很高兴,说:“好啊!你今天怎么这么勤快?快去快回。”
这呆子暗自偷笑,便往前走。行者赶上去拉住他说:“兄弟,他们那里斋僧,只斋俊的,不斋丑的。”八戒说:“这么说,我又得变化了。”行者说:“没错。你变一变再去。”好个呆子,他也有三十六般变化。走到山凹里,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矮胖和尚。他手里敲着木鱼,嘴里哼哼唧唧的,又不会念经,只哼着“上大人”。
再说那怪物收了风,敛了雾,号令群妖,在大路口摆开一个圈子阵,专门等着过往行人。这呆子倒霉,没过多久,就走到了圈子阵中间,被群妖团团围住。这个扯他的衣服,那个拉他的丝绦,推推搡搡,一起动手。八戒说:“别扯,等我一家家吃过来。”群妖问:“和尚,你要吃什么?”八戒说:“你们这里斋僧,我是来吃斋的。”群妖说:“你还想着在这里斋僧,却不知我们这里专门吃和尚。我们都是山中得道的妖仙,专门把你们和尚抓到家里,放在蒸笼里蒸熟了吃。你倒好,还想来吃斋!”八戒听了,心中害怕,这才埋怨起行者来:“这个弼马温,真是太可恶了!他哄我说这里村里斋僧,哪有什么村庄人家,哪有什么斋僧,分明都是些妖精!”呆子被群妖扯得急了,立刻现出原形,从腰间抽出钉耙,一顿乱筑,把那些小妖都打退了。
小妖急匆匆跑去报告老怪:“大王,不好啦,出大事了!”老怪问道:“出什么祸事了?”小妖说:“山前来了一个和尚,模样长得特别怪异。我说把他抓回来蒸熟了吃,要是吃不完,还能留着以后吃,没想到他会变化。”老妖问:“变成什么模样了?”小妖回答:“那模样根本不像人!长嘴巴大耳朵,背后还有鬃毛。双手抡着一根钉耙,没头没脑地乱打,吓得我们赶紧跑回来向大王报告。”老怪说:“别怕,我去看看。”说着,抡起一条铁杵,走上前去查看,只见八戒果然长相丑陋。他生得:
嘴巴像碓嘴,刚长出来就有三尺长,獠牙突出,赛过银钉。一双圆圆的眼睛,目光如电,两只耳朵扇动起来呼呼作响。脑后的鬃毛像一排排铁箭,浑身皮肤粗糙,又癞又青。手中拿着一件奇特的兵器,那九齿钉耙让每个人见了都心惊。
妖精壮着胆子喝道:“你从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快说清楚,饶你一条性命!”八戒笑着说:“我的儿,你连你猪祖宗都不认识啊!听好了,我讲给你听:
我巨口獠牙,神力无穷,玉皇大帝封我为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在天宫里逍遥自在。只因为喝醉了酒,调戏了宫娥,那时就把英雄的名声给毁了。一嘴巴拱倒了斗牛宫,还偷吃了王母娘娘的灵芝菜。玉皇大帝亲自打了我二千锤,把我贬下了三天界。让我立志修炼元神,没想到下凡后却成了妖怪。本来在高老庄高兴地结了亲,倒霉的是遇到了孙兄。在金箍棒下被他降服,只好低头拜入佛门。从此背马挑包,干着粗重的活儿,这都是前生欠了唐僧的债。我本是铁脚天蓬,姓猪,法名改成了猪八戒。”
那妖精听了,喝道:“你原来是唐僧的徒弟。我一直听说唐僧的肉好吃,正打算抓你呢,你却自己送上门来了,我怎么会饶你?别跑!看我的铁杵!”八戒说:“孽畜!你原来是个染坊师傅出身吧!”妖精问:“我怎么会是染坊师傅?”八戒说:“不是染坊师傅,怎么会使棒槌呢?”那怪哪容他分说,上前就一顿乱打。这两人在山凹里,一场恶战就此展开:
九齿钉耙,一条铁棒。钉耙舞动起来,招数凌厉,好似卷起狂风,铁棒挥舞,机谋尽显,如同骤雨纷飞。一个是无名恶怪,阻挡着山路,一个是有罪的天蓬,扶助着唐僧。只要心性纯正,又何惧妖怪与恶魔,山再高也挡不住五行相生。那铁棒挥舞起来,犹如蟒蛇出潭,这钉耙打过去,恰似蛟龙离浦。喊叫声叱咤风云,震动山川,吆喝声雄威赫赫,惊动地府。两个英雄各自施展本领,不惜舍身,比拼神通。
八戒威风凛凛,与妖精奋力厮斗。那怪大声喝令小妖们把八戒团团围住,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行者跟在唐僧背后,突然忍不住轻声冷笑。沙僧问道:“哥哥,你为什么冷笑啊?”行者说:“猪八戒真是太傻了!听见说有斋僧的,就被我哄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要是他一耙打退了妖精,看他回来肯定会争着邀功;要是打不过,被妖精抓走了,那可就是我的倒霉事了,他前前后后不知道要骂我多少遍弼马温呢!悟净,你别说话,我去看看。”好一个大圣,他也不告诉长老,悄悄地从脑后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喊道:“变!”毫毛立刻变成了他自己的模样,陪着沙僧,跟随着长老。他的真身则出了神,跳到空中观看,只见呆子被妖怪团团围住,钉耙使得有些乱了章法,渐渐难以抵挡。
行者忍不住了,按下云头,厉声高喊道:“八戒,别慌,老孙来了!”呆子一听是行者的声音,顿时来了精神,借着这股气势,更加威风凛凛,一顿钉耙,向前猛筑。那妖精抵挡不住,说道:“这和尚刚才还不行,这会儿怎么又发狠了。”八戒说:“我的儿,别小瞧我!我家里人来了!”越发向前,没头没脑地筑去。那妖精实在招架不住,带着群妖败下阵去。行者见妖精败走,他也没靠近,拨转云头,径直回到原地,把毫毛一抖,收回到身上。长老肉眼凡胎,根本看不出来。
没过多久,呆子打了胜仗,也回来了,累得他口水鼻涕直流,白沫直冒,气喘吁吁地走过来,喊道:“师父!”长老见了,惊讶地问:“八戒,你去打马草,怎么这么狼狈地回来?是不是山上人家有人看守,不让你打草啊?”呆子放下钉耙,捶胸顿足地说:“师父!别提了!说起来真让人羞死了!”长老问:“为什么害羞啊?”八戒说:“师兄捉弄我!他一开始说风雾里不是妖精,没什么凶险,是一个村庄里的人家乐善好施,正在蒸白米干饭、白面馍馍斋僧,我就信以为真了,想着肚子饿了,先去吃点,就假装以打草为名。哪知道有好多妖怪,把我围了起来,苦战了好一会儿。要不是师兄的金箍棒帮忙,我可逃不脱那罗网回来了!”行者在旁边笑着说:“这呆子胡说!你要是做了贼,就想拉上一群人。我一直在这儿看着师父,什么时候离开过?”长老说:“是啊,悟空一直没离开我。”那呆子跳着嚷道:“师父!你不知道!他有替身!”长老问:“悟空,到底有没有妖怪啊?”行者瞒不住了,躬身笑着说:“是有几个小妖,不过他们不敢惹我们。——八戒,你过来,再给你个机会。我们既然保护师父,走过这险峻山路,就像行军打仗一样。”八戒问:“行军又怎样?”行者说:“你就做个开路将军,在前面开路。那妖精不来就算了,要是来了,你就和他打斗。打倒妖精,就算你的功劳。”八戒估量着那妖精的本事和自己差不多,就说:“就算死在他手里也罢!我先走!”行者笑着说:“这呆子先说起丧气话了,怎么能有长进!”八戒说:“哥啊,你知道‘公子登筵,不醉即饱;壮士临阵,不死带伤’这句话吧?先说错一句话,后面才有威风。”行者听了很高兴,立刻背起马,请师父骑上,沙僧挑着行李,跟着八戒,一路向山里走去,暂且不表。
再说那妖精带着几个残兵败将,径直回到本洞,高高地坐在石头崖上,默默不语。洞中还有许多看家的小妖,都上前问道:“大王平时出去,都是高高兴兴地回来,今天怎么这么烦恼?”老妖说:“小的们,我往常出洞巡山,不管遇到什么人或兽,总能抓几个回来,养活你们。今天运气太差,撞见了一个厉害的对头。”小妖问:“是哪个对头?”老妖说:“是一个和尚,是东土唐僧取经的徒弟,名叫猪八戒。我被他一顿钉耙,打得败下阵来。真恼火啊!我一直以来常听人说,唐僧是十世修行的罗汉,有人吃他一块肉,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没想到他今天到了我的山里,正好可以抓住他蒸熟了吃,却不知道他手下有这样厉害的徒弟!”
话还没说完,班部里走出一个小妖,对着老妖先是呜呜咽咽地哭了三声,接着又嘻嘻哈哈地笑了三声。老妖喝道:“你又哭又笑,这是干什么?”小妖跪下说:“大王刚才说要吃唐僧,可唐僧的肉吃不得。”老妖问:“人都说吃他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同寿,怎么会吃不得?”小妖说:“要是能吃,也到不了这里,别的妖精早就把他吃了。他手下有三个徒弟呢!”老妖问:“你知道是哪三个吗?”小妖说:“他大徒弟是孙行者,三徒弟是沙和尚。这个是他二徒弟猪八戒。”老怪问:“沙和尚和猪八戒比起来怎么样?”小妖说:“也差不多。”——“孙行者和他们比呢?”小妖吐了吐舌头说:“可不敢说!那孙行者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天上的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卿四相、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还有普天神将,都不是他的对手,你怎么敢想吃唐僧?”老妖问:“你怎么对他这么了解?”小妖说:“我当初在狮驼岭狮驼洞,和那里的大王住在一起。那大王不知好歹,要吃唐僧,被孙行者拿着一条金箍棒,打进洞来,可怜那些妖怪都被打得七零八落,就像玩骨牌时‘断幺绝六’一样。亏我有些见识,从后门跑了出来,来到这里,承蒙大王收留。所以知道他的厉害。”老妖听了,大惊失色。这正所谓“大将军怕谶语”,他听自己人这么一说,怎能不害怕。
正当大家都惊恐万分的时候,又一个小妖上前说:“大王别烦恼,也别怕。俗话说:‘事缓则圆。’要是想吃唐僧,我有个计策可以抓住他。”老妖问:“你有什么计策?”小妖说:“我有个‘分瓣梅花计’。”老妖问:“什么叫‘分瓣梅花计’?”小妖说:“现在把洞里大小群妖都召集起来,千中选百,百中选十,十中只选三个,要能干又会变化的,都变成大王的模样,戴上大王的头盔,穿上大王的铠甲,拿着大王的铁杵,分三处埋伏。先让一个去和猪八戒打斗,再让一个去和孙行者打斗,另一个去和沙和尚打斗:牺牲这三个小妖,调开他们兄弟三个。大王则在半空伸出拿云手,去捉这唐僧,就像伸手到口袋里取东西,又像在鱼水盆里捻苍蝇一样,有什么难的!”老妖听了这话,满心欢喜,说:“这个计策太妙了!太妙了!这一去,抓不到唐僧就算了,要是抓到了唐僧,绝对不会亏待你,就封你做前部先锋。”小妖叩头谢恩,接着就开始点选妖怪。他把洞里大小妖精都点了一遍,果然选出三个有本事的小妖,都变成老妖的模样,各自拿着铁杵,埋伏起来,等待唐僧到来,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唐长老无忧无虑地跟随着八戒,踏上大路继续前行。走了好一会儿,突然听到路边“扑禄”一声巨响,一个小妖猛地跳了出来,径直朝着长老冲过去,想要抓住他。孙行者见状,立刻喊道:“八戒!妖精来了,还不动手?”那呆子也不管真假,急忙抽出钉耙,赶上前去对着小妖一阵乱筑。小妖赶忙举起铁杵,急忙招架。两人你来我往,在山坡下打得难解难分。
就在这时,又听到草丛里“哗啦”一声,又蹦出一个妖怪,直朝着唐僧扑来。行者见状,着急地喊道:“师父!不好啦!八戒眼神不好,竟然放这妖精过来抓您,老孙去收拾他!”说着,迅速抽出金箍棒,迎上前去,大声喝道:“哪里跑!吃俺老孙一棒!”那妖精二话不说,举起铁杵就和行者打了起来。他们两人在草坡下,你撞我冲,正打得激烈之时,又听见山背后呼呼一阵风响,又跳出一个妖精,直接朝着唐僧冲了过去。沙僧见此情景,大惊失色,喊道:“师父!大哥和二哥都没看清,让妖精跑过来抓您了!您坐在马上别动,老沙去对付他!”这老沙也没仔细分辨,立刻抽出禅杖,上前挡住那妖精的铁杵,两人拼命地相持着。一时间,吆喝声、喊叫声不断,双方乱打乱斗,渐渐地打斗的地点离唐僧越来越远。
那老怪此时正在半空中,看到唐僧独自坐在马上,便伸出五爪钢钩,一把将唐僧抓住。可怜唐僧,一下子丢了马,脱了马镫,被妖精一阵风就给抓走了。唉!这可真是:禅性遭受魔难,难以修成正果,江流儿又遇到了苦难灾星!
老妖按下风头,把唐僧抓到洞里,喊道:“先锋!”那个出谋划策的小妖立刻上前,跪倒在地,说道:“不敢当!不敢当!”老妖说道:“这是为何?大将军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当时说要是抓不到唐僧就算了,若抓到了唐僧,就封你为前部先锋。今日你果然凭借妙计成功,我岂能失信于你?你去把唐僧带过来,让小的们挑水刷锅,搬柴烧火,把他蒸熟了,我和你都吃他一块肉,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先锋说道:“大王,暂且不能吃。”老怪疑惑地问:“既然已经抓来了,为何不能吃?”先锋解释道:“大王吃了他倒没什么,猪八戒那边也好交代,沙和尚那边也能说得过去,可就怕孙行者那家伙手段狠毒。他要是知道是我们吃了唐僧,肯定不会来和我们正面打斗,他只要把那金箍棒往山腰里一戳,戳出个大窟窿,连山都能给掀翻了,到时候我们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了!”老怪问道:“先锋,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办?”先锋说道:“依我看,把唐僧送到后园,绑在树上,两三天别给他饭吃。一来让他肠胃里干净些,二来等他那三个徒弟不来门前寻找,打听到他们回去了,我们再把唐僧拿出来,安安稳稳地享用,这样岂不是更好?”老怪听了,笑着说:“正是,正是!先锋说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一声令下,众小妖把唐僧押到后园,用一条绳子绑在了树上。众小妖都跑到前面去听候差遣。你看那长老,被绳索紧紧捆绑,动弹不得,忍不住腮边流泪,大声呼喊:“徒弟呀!你们在山中擒怪,在什么地方赶妖呢?我被这可恶的妖怪捉来,在此遭受苦难,咱们何时才能再相见?真是痛煞我也!”正哭得伤心,只见对面树上有人喊道:“长老,你也被抓进来了!”长老定了定神,问道:“你是什么人?”那人回答:“我是这山中的樵夫,前几天被这山主抓来,绑在这里,到现在已经三天了,他们盘算着要吃我呢。”长老流着泪说:“樵夫啊,你死了只是一个人,没什么牵挂,可我死得却不干净啊。”樵夫疑惑地问:“长老,你是个出家人,上无父母,下无妻子,死就死了,有什么不干净的?”长老说道:“我本是从东土前往西天取经的,奉唐朝太宗皇帝的御旨,去拜见活佛,求取真经,要超度那幽冥地府里无主的孤魂。如今要是丧了性命,岂不是让那君王盼空了,辜负了臣子的期望?那枉死城中,无数的冤魂,也会大失所望,永世不得超生,我这一场取经的功绩,全都化作了泡影,这怎能算得上死得干净呢?”樵夫听了,眼中也落下泪来,说道:“长老,你死也不过如此,我死却更加令人伤心。我自幼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又没有家业,只能靠打柴维持生计。老母亲今年八十三岁了,全靠我一人奉养。倘若我死了,谁来给她埋尸送终?苦啊,苦啊!真是痛煞我也!”长老听了,放声大哭道:“可怜,可怜!连山野之人都有思念亲人之意,却让我这会念经的和尚空自叹息!侍奉君王与侍奉双亲,道理都是一样的。你为了报答亲恩,我为了完成君命。”正所谓: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暂且不说三藏此时遭受的困苦。再说孙行者在草坡下打退了小妖,急忙回到路边,却发现师父不见了,只剩下白马和行囊。他顿时慌了神,赶忙牵着马,挑着担子,在山头上四处寻找。唉!真是:有难的江流儿总是遭遇磨难,降魔的大圣如今也陷入了困境。毕竟不知道孙行者能否找到师父,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