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逼阳城三将斗力

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逼阳城三将斗力(2/2)

目录

晋悼公十分恼怒,向各位大夫问道:“郑国人反复无常,我们的军队一到,他们就归从;军队一撤,他们又背叛。如今想要让郑国坚定地归附我们,应该用什么计策呢?”荀罃献计说:“晋国之所以无法收服郑国,是因为楚国与我们争夺得太过激烈。如今想要收服郑国,必须先使楚国疲惫,而要使楚国疲惫,就必须采用‘以逸待劳’的策略。”晋悼公问:“什么是‘以逸待劳’的策略呢?”荀罃回答说:“军队不能频繁调动,频繁调动就会疲惫;诸侯不能屡次劳烦,屡次劳烦他们就会心生怨恨。内部疲惫,外部又有诸侯怨恨,在这种情况下抵御楚国,我不认为我们能够取胜。我请求将四军的兵力分成三部分,将各国的军队也进行合理搭配。每次只出动一军,轮流交替。楚国进攻,我们就撤退;楚国撤退,我们就进军。用我们的一军,牵制楚国的全军。他们求战不得,求休息也不得。我们不会有士兵战死沙场的危险,而他们却要遭受长途奔波的劳苦。我们能够频繁前往,他们却不能频繁前来。如此一来,楚国就会疲惫不堪,郑国也能够稳固地归附我们。”晋悼公称赞道:“此计甚妙!”当即命令荀罃在曲梁整治军队,将四军分为三部分,确定了轮流交替的制度。

荀罃登上将坛,发布命令。坛上竖起一面杏黄色的大旗,上面写着“中军元帅智”(他原本姓荀,为何却写“智”字呢?因为荀罃和荀偃叔侄同为大将,军中同姓,容易混淆。荀罃的父亲荀首受封于智地,荀偃的父亲荀庚在晋国设立三行军队时,曾担任中行将军,因此又用智氏、中行氏来加以区分。从这时起,荀罃被称为智罃,荀偃被称为中行偃,这样军中的人员关系就不会混乱了。这都是荀罃制定的规矩。)坛下分立三军:第一军,由上军元帅荀偃统领,副将是韩起,鲁国、曹国、邾国三国的军队跟随其后,中军副将范匄负责接应;第二军,由下军元帅栾黶统领,副将士鲂,齐国、滕国、薛国三国的军队跟随,中军上大夫魏颉负责接应;第三军,由新军元帅赵武统领,副将魏相,宋国、卫国、郳国三国的军队跟随,中军下大夫荀会负责接应。

荀罃下达命令:第一次由上军出征,第二次派下军出征,第三次则新军出征。中军的兵将负责分配接应,如此循环往复。只要能取得郑国的盟约回来复命,就算立下功劳,严禁与楚国军队交战。公子杨干,是晋悼公的同母弟弟,年仅十九岁,刚被任命为中军戎御之职。他血气方刚,尚未经历过战阵。听闻要整顿军队讨伐郑国,他摩拳擦掌,满心期待能独自率领一队人马,立刻奔赴前线厮杀。然而,他见荀罃并未点他出征,心中那股锐气实在按捺不住,便主动请缨担任先锋,发誓愿拼死效力。荀罃说道:“我如今制定的分军计策,重点在于速进速退,不以战胜为目的。兵力分派已经确定,小将军虽然勇猛,却用不上。”杨干再三坚决请求,荀罃无奈,只好说:“既然小将军坚持,那就暂且在荀大夫部下接应新军。”杨干又说:“新军被安排在第三次出征,我等不及,请求拨到第一军部下。”荀罃没有答应。

杨干自恃是晋侯的亲弟弟,竟然擅自率领本部的车卒,自成一队,排列在中军副将范匄的后面。司马魏绛奉将军之令整顿军队行伍,看到杨干不按次序排列队伍,当即敲响战鼓,向众人宣告:“杨干故意违抗将令,扰乱行伍秩序,按照军法本应斩首。但念在他是晋侯的亲弟弟,暂且将他的车夫斩首,以此严肃军政。”随即命令军校将杨干的御车之人擒获斩首,并将首级悬挂在将坛之下,军中顿时一片肃然。

杨干平日里骄横惯了,肆意妄为,根本不懂军法。看到自己的车夫被杀,吓得魂飞魄散,既十分害怕,又觉得无比羞愧和恼怒。他当下驾车冲出军营,径直跑到晋悼公面前,哭着拜倒在地,哭诉魏绛如何欺负他,让他在众将面前颜面尽失。晋悼公心疼弟弟,来不及详细了解情况,顿时勃然大怒,说道:“魏绛羞辱我的弟弟,就如同羞辱我一样。必须杀了魏绛,绝不能放过他!”于是召见中军尉副羊舌职,让他去捉拿魏绛。

羊舌职进宫拜见晋悼公,说道:“魏绛是个坚守志节的人,遇事不逃避困难,有罪也不逃避刑罚。等军务结束,他必定会主动前来谢罪,无需我去捉拿。”没过一会儿,魏绛果然来了,他右手持剑,左手拿着书信,准备入朝等待治罪。来到午门时,魏绛听说晋悼公要派人来抓自己,便将书信交给仆人,让他呈奏给晋悼公,自己则准备自刎。就在这时,只见两位官员气喘吁吁地跑来,原来是下军副将士鲂和主侯大夫张老。他们见魏绛要自刎,急忙夺下他的剑,说道:“我们听说司马入朝,想必是因为杨公子的事情,所以急忙赶来,想一起向主公禀明情况。不知司马为何要如此轻生?”魏绛便将晋侯召见羊舌大夫的事情告诉了他们。二人说:“这是国家公事,司马执法公正无私,何必自我了断?不必让仆人上书,我们愿意代为启奏。”于是三人一同来到宫门,士鲂和张老先进去求见晋悼公,并呈上魏绛的书信。

晋悼公打开书信阅读,上面大致写道:“主公不嫌弃臣无能,让臣担任中军司马之职。臣听闻,三军的命运系于元帅,元帅的权威在于命令。有令不遵,有命不行,这正是河曲之战无功而返、邲城之战导致失败的原因。臣处决不服从命令的人,是在尽司马的职责。臣自知冒犯了主公的弟弟,罪该万死!请求在主公身旁自刎,以彰显主公重视亲情的情谊。”

晋悼公读完书信,急忙问士鲂和张老:“魏绛在哪里?”士鲂等人回答说:“魏绛害怕获罪想要自杀,我们极力劝阻,他现在正在宫门等待治罪!”晋悼公听后,惊恐地站起身,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就走出宫门,握住魏绛的手说:“我之前说的话,是出于兄弟之情;而你所做的,是为了军旅之事。我没能教导好弟弟,让他触犯了军刑,过错在我,与你无关,你赶紧回去任职。”羊舌职在一旁大声说道:“主公已经饶恕魏绛无罪,魏绛应当退下!”魏绛于是叩谢晋悼公不杀之恩。羊舌职与士鲂、张老同时跪地叩首,祝贺道:“主公拥有如此奉公守法的臣子,何愁霸业不能成就?”四人辞别晋悼公,一同出朝。晋悼公回宫后,大骂杨干:“你不懂礼法,差点让我犯下大错,杀害我的爱将!”随后派内侍将杨干押送到公族大夫韩无忌那里,学习礼法三个月,才允许他进宫相见。杨干满脸羞愧,心情郁闷地离开了。髯翁为此写诗道:“军法无亲敢乱行,中军司马面如霜;悼公伯志方磨励,肯使忠臣剑下亡?”

荀罃确定了分军的命令,正要出兵讨伐郑国,这时廷臣传来消息:“宋国有文书送来。”晋悼公接过阅览,原来是楚国和郑国联合,多次兴兵侵犯宋国边境,把逼阳作为进攻宋国的通道,宋国因此前来告急。上军元帅荀偃请求说:“楚国得到陈国和郑国后又侵犯宋国,意在与晋国争夺霸主之位。逼阳是楚国讨伐宋国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先兴兵攻打逼阳,可一鼓作气将其攻克。之前彭城之围,宋国的向戍立有功劳,可将逼阳封给他作为附庸,让他截断楚国的通道,这也是一条计策。”荀罃说:“逼阳虽然是个小城,但城墙十分坚固,如果围攻却攻不下来,必定会被诸侯嘲笑。”中军副将士匄说:“彭城之战时,我们讨伐郑国,楚国就侵犯宋国来救援。虎牢之战时,我们平定郑国,楚国又侵犯宋国来报复。如今想要收服郑国,必须先为稳固宋国谋划,荀偃的话有道理。”荀罃问:“你们二人能确定逼阳一定可以被灭掉吗?”荀偃和士匄异口同声地回答:“都包在我们二人身上。如果不能成功,甘愿接受军令处罚!”晋悼公说:“有荀偃倡导,士匄协助,还怕事情办不成吗?”于是派出第一军前往攻打逼阳,鲁国、曹国、邾国三国也都派兵跟随。

逼阳大夫妘斑献上一计:“鲁国军队驻扎在北门,我们假装打开城门出战,他们的军队必然会入城进攻。等他们进入一半时,放下悬门截断他们。鲁国军队战败,那么曹国和邾国必然会害怕,晋国军队的锐气也会受挫。”逼阳子采纳了这个计策。

鲁国将领孟孙蔑率领他的部将叔梁纥、秦堇父、狄虒弥等人攻打北门,只见悬门没有关闭,秦堇父和狄虒弥仗着勇猛率先冲入,叔梁纥紧跟其后。忽然听到城上“豁喇”一声,悬门朝着叔梁纥的头顶放了下来。叔梁纥立即把手中的兵器扔到地上,双手轻轻一托,竟将悬门稳稳地举了起来。这时,后军敲响了收兵的金锣。秦堇父和狄虒弥二位将领担心后队发生变故,急忙转身退回。城内鼓角齐鸣,妘斑率领大队人马,在后面追赶。他们望见一个大汉用手托着悬门,放鲁军将士出去,妘斑大为惊骇,心想:“这悬门从上面放下来,没有千斤力气,怎么能抬得住?如果冲出去,他再把悬门放下,那可就危险了!”于是暂且停车观望。叔梁纥等晋军全部退尽,大声喊道:“鲁国有名的上将叔梁纥在此!有人想出城的,趁我还没放手,赶快出去!”城中无人敢回应。妘斑弯弓搭箭,正要射叔梁纥,叔梁纥双手一掀,顺势将悬门撒开,悬门便落回闸口。叔梁纥回到本营,对秦堇父和狄虒弥说:“二位将军的性命,悬在我这两只手腕上啊。”秦堇父说:“要不是鸣金收兵,我们已经杀入逼阳城,立下大功了。”狄虒弥说:“就看明天,我要独自攻打逼阳,让大家见识一下鲁国人的本事。”

到了第二天,孟孙蔑整顿队伍,向城上挑战,每一百人为一队。狄虒弥说:“我不需要别人帮忙,只我一个人就可以独自带领一队。”于是他取来一个大车轮,用坚固的铠甲蒙在上面,紧紧地捆绑好,左手拿着当作盾牌,右手握着大戟,跳跃着前进,速度如飞。逼阳城上的守军,望见鲁国将领展示勇力,便在城下悬挂起一块布,喊道:“我拉你们登城,谁敢上来,才见真勇。”话还没说完,鲁国军队中一员将领应声而出:“有什么不敢的!”这位将领便是秦堇父。他伸手抓住布,左右交替用力,不一会儿就攀爬到了城堞。逼阳人用刀割断了布,秦堇父从半空中重重地摔了下来。逼阳城高数仞,如果是别人,这一摔,即使不死,也会身受重伤。但秦堇父却好像全然没有感觉。城上又垂下布来,问道:“还敢再登吗?”秦堇父又回应道:“有什么不敢的!”他借助布的力量,再次腾身而上。又被逼阳人割断布,再次重重地摔在地上。他刚爬起来,城上的布又垂了下来,问道:“还敢不敢?”秦堇父声音愈发洪亮,回答道:“不敢就不算好汉!”又像之前一样拉住布往上爬。逼阳人见秦堇父两次坠落又两次攀爬,毫无畏惧之色,顿时慌了神。急忙割布时,秦堇父已经抓住一个人,朝着城下一扔,把那人摔了个半死。秦堇父也随着布坠下,反而朝着城上喊道:“你们还敢悬布吗?”城上回应道:“已经知道将军神勇,不敢再悬布了。”秦堇父于是取来三段割断的布,向各队展示,众人无不惊叹咋舌。孟孙蔑感叹道:“《诗经》说‘有力如虎’,这三位将领足以担当此评价!”

妘斑见鲁国将领如此凶猛,一个比一个厉害,便不敢出战,吩咐军民竭尽全力坚守城池。各军从夏四月丙寅日开始围城,到五月庚寅日,一共二十四天,攻城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而守城的军队却仍然精力充沛。忽然天降大雨,平地积水三尺,军中人心惶惶,惊恐不安。荀偃和士匄担心水患引发变故,一同来到中军,向荀罃禀报,想要请求班师回朝。不知荀罃是否会听从他们的请求,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