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孙武子演阵斩美姬 蔡昭侯纳质乞吴师(2/2)
唐侯的世子见父亲久久未归,便派大夫公孙哲前往楚国探望,得知了父亲被扣留的原因。公孙哲上奏说:“两匹马和一个国家,哪个更重要呢?国君为何不献上马匹以求得回国?”唐侯说:“这匹马是稀世珍宝,我十分爱惜!况且我都不肯献给楚王,更何况是令尹呢?而且囊瓦贪婪无度,用威势胁迫我,我宁死也不会顺从他。”公孙哲私下对随从们说:“我们的国君不忍心舍弃一匹马,却因此长期被困在楚国,这是多么看重牲畜而轻视国家啊。我们不如偷偷把骕骦马偷走,献给令尹。倘若能让主公回到唐国,我们即便承担盗马的罪名,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随从们都表示赞同。于是,他们用酒灌醉养马的人,偷偷盗出两匹马献给囊瓦,并说:“我们的国君因为令尹德高望重,所以让我们献上这两匹良马,供您驱使。”囊瓦十分高兴,收下了马匹。
第二天,囊瓦进宫对昭王说:“唐侯国土狭小,兵力微弱,想来也成不了什么大事,可以赦免他,让他回国。”昭王听从了囊瓦的建议,放唐成公出城。唐侯回国后,公孙哲和众随从都将自己捆绑起来,在殿前等待处罚。唐侯说:“若不是各位把马献给那个贪婪的人,我无法回国,这是我的罪过,你们不要怨恨我就足够了。”随后,唐侯重重地赏赐了他们。如今德安府随州城北,有个骕骦陂,就是因为这匹马曾经过此地而得名。唐胡曾先生曾写诗道:“行行西至一荒陂,因笑唐公不见机。莫惜骕骦输令尹,汉东宫阙早时归。”髯仙也有诗写道:“三年拘系辱难堪,只为名驹未售贪;不是便宜私窃马,君侯安得离荆南?”
蔡侯听说唐侯献上马匹后得以回国,也把裘衣和玉佩献给了囊瓦。囊瓦又对昭王说:“唐国和蔡国情况相同,唐侯既然已经回国,蔡侯也不可单独留下。”昭王听从了他的建议。
蔡侯离开郢都后,心中充满了愤怒,他将一块白璧沉入汉水,发誓说:“我若不能讨伐楚国,再次南渡汉水,就让我如同这江水一般!”回到国内的第二天,蔡侯便把世子蔡元送到晋国作为人质,向晋国借兵讨伐楚国。晋定公为此向周天子申诉,周敬王命令卿士刘卷率领王师与晋国军队会合。宋、齐、鲁、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鄫、小邾子,再加上蔡国,一共十七路诸侯,个个都痛恨囊瓦的贪婪,纷纷出兵响应。晋士鞅担任大将,荀寅为副将,各路诸侯的军队都聚集在召陵。
荀寅自认为是因为蔡国才出兵,对蔡国来说有功劳,便想得到丰厚的财物,于是派人对蔡侯说:“听说您有裘衣和玉佩送给楚国君臣,为何唯独我们晋国没有呢?我们不远千里兴兵,全是为了您,不知道您打算用什么来犒劳我们的军队呢?”蔡侯回答说:“我因为楚国令尹囊瓦贪婪不仁,才离开楚国投奔晋国。希望大夫能顾念盟主的大义,灭掉强大的楚国,扶持弱小的国家,那么荆襄五千里的土地,都是犒劳军队的财物,这利益难道不大吗?”荀寅听后十分惭愧。
当时是周敬王十四年的春三月,恰好连续下了十几天大雨,刘卷患上疟疾,荀寅便对士鞅说:“从前五霸中,齐桓公最为强盛,然而他在召陵驻军,也没有让楚国受到丝毫损伤。先君晋文公仅仅取得了一次胜利,之后两国就不断交战。自从两国互通友好之后,晋楚之间没有冲突,由我们来挑起争端可不妥当。况且现在雨水连绵,疟疾流行,恐怕进军未必能取胜,撤退又怕被楚国追击,不能不考虑这些。”士鞅也是个贪婪的人,他也想得到蔡侯的酬谢,却未能如愿,便以雨水不利为由,借口难以进兵,退还了蔡侯的人质,传令班师回朝。各路诸侯见晋国不肯做主,便各自返回本国。髯仙有诗叹道:“冠裳济济拥兵车,直捣荆襄力有余;谁道中原无义士,也同囊瓦索苞苴。”
蔡侯见各路诸侯的军队纷纷解散,大失所望。回国途中经过沈国,他怨恨沈子嘉没有跟随讨伐楚国,便派大夫公孙姓率军袭击并灭掉了沈国,俘虏了沈国国君并将其杀害,以此发泄心中的愤怒。楚囊瓦得知后极为愤怒,兴兵讨伐蔡国,包围了蔡国都城。公孙姓进言说:“晋国已经靠不住了。不如向东前往吴国求救。伍子胥、伯嚭等大臣与楚国有着深仇大恨,必定会全力相助。”蔡侯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即派公孙姓约上唐侯,一同前往吴国借兵,并将自己的次子公子干送到吴国作为人质。
伍员将蔡侯等人引见给阖闾,说道:“唐国和蔡国怀着满腔的怨恨,愿意作为先锋。救援蔡国可以彰显名声,攻破楚国则能获得丰厚的利益。大王想要攻入郢都,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不可错过。”阖闾于是收下蔡侯的人质,答应出兵,先派公孙姓回去通报消息。
阖闾正准备调兵,近臣前来禀报:“军师孙武从江口回来了,有事求见。”阖闾召见孙武,询问他的来意。孙武说:“楚国之所以难以攻打,是因为它附属国众多,我们不容易直接打到它的境内。如今晋侯一声号召,十八国便纷纷响应,其中陈、许、顿、胡等国向来依附楚国,这次也都背离楚国,跟随晋国。可见人心怨恨楚国,并非只有唐国和蔡国。这正是楚国势力孤立的时候。”阖闾听后十分高兴。他派被离和专毅辅佐太子波留守国内。任命孙武为大将,伍员和伯嚭为副将,亲弟弟公子夫概为先锋,公子山专门负责督运粮草。出动全部吴国军队六万人,号称十万,从水路渡过淮水,直抵蔡国。
囊瓦见吴国军队来势汹汹,便解除了对蔡国的包围,匆忙撤退。他又担心吴军追赶,于是直接渡过汉水,才停下来屯扎,并接连派人向郢都送去紧急战报,请求救援。
再说蔡侯迎接吴王阖闾,哭诉楚国君臣的恶行。不久,唐侯也赶到了。两位国君表示愿意作为左右翼,跟随吴国一同灭掉楚国。出发前,孙武突然传令军士登陆,把战舰都留在淮水弯曲之处。伍员私下询问舍弃战船的原因。孙武说:“战船逆水行驶,速度迟缓,这样会让楚国得以从容防备,我们就无法攻破楚国了。”伍员十分佩服孙武的见解。大军从江北陆路经过章山,直奔汉阳。楚军屯扎在汉水南岸,吴军则屯扎在汉水北岸。囊瓦日夜担心吴军渡过汉水,听说他们把战船留在淮水,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
楚昭王听说吴军大举进犯,亲自召集众臣商议对策。公子申说:“子常(囊瓦字子常)并非大将之才,应迅速命令左司马沈尹戍率兵前往,阻止吴国人渡过汉水。他们远道而来,后援不足,必定无法长久。”昭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派沈尹戍率领一万五千士兵,与令尹协力防守。
沈尹戍来到汉阳,囊瓦将他迎入大寨。沈尹戍问道:“吴军从哪里来,为何来得如此迅速?”囊瓦说:“他们把战船留在淮汭,从陆路经豫章来到这里。”沈尹戍听后,连连冷笑几声,说:“人们都说孙武用兵如神,从这件事来看,简直就是儿戏!”囊瓦问道:“此话怎讲?”沈尹戍说:“吴国人习惯乘船,擅长水战,如今却舍弃战船从陆路进军,只是为了贪图便捷。万一战事失利,他们就没有退路了,我因此觉得可笑。”囊瓦又问:“他们的军队现在屯扎在汉北,有什么办法可以打败他们?”沈尹戍说:“我分五千士兵给你,你沿着汉水列营,把船只全部聚集到南岸,再派轻快的小船,日夜在江面上往来巡逻,让吴军无法抢夺船只渡江。我率领一支军队从新息抄到淮汭,把他们的战船全部烧毁,再用木头和石头把汉东的隘道堵死。然后令尹您率兵渡过汉江,攻打他们的大寨,我从后面夹击。这样一来,他们水陆两路断绝,首尾受敌,吴国君臣的性命,就都掌握在我们手中了。”囊瓦听后十分高兴,说:“司马的高见,我远远比不上。”于是,沈尹戍留下大将武城黑率领五千士兵,协助囊瓦,自己则率领一万人马向新息进发。不知后来战事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