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1914 > 第237章 东方绞肉机(一)

第237章 东方绞肉机(一)(1/1)

目录

潼关,这座连接着关中平原与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谁掌握了潼关,谁就掌控住了东西南北的交通命脉。这座卡在了永宁政权脖颈上的雄关让永宁一方在战略上一直处于战略包围,为了解开清军能够借助山西包围关中地区的包围,明第三集团军与永宁政权手下的“革命军”将在5月20日兵分三路进攻这座在军事史上具有雄厚色彩的关隘。

而镇守潼关的是清军最高指挥部参谋长李昊阳的女婿孙耀辉,他在5月3日递交到最高指挥部的电报中指出:清军在同州府的兵力因黄州战役的调配以及为准备未来徐州战役的爆发而减员了一半,甚至是更多,例如华洲府,这座潼关面前清军的第一道防线处清军就连线都填不满,甚至不少还在同州驻守的清军认为:永宁不会在这儿发动进攻。

“......即便最高指挥部不打算派兵过来,也请送一些铁丝网过来。”孙耀辉在报告的最后写道。“潼关一旦失守,永宁与明军便能冲出三秦直扑中原,而那时我军将再难以夺回潼关。”

然而此时的清军主力正在全力布防徐州黄河一线,又怎么能够调遣任何一点人力物力来支援孙耀辉呢?

孙耀辉站在潼关城头,望着远处连绵的秦岭山脉,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座雄关已经守不住了。城内的士兵们人心惶惶,连最基本的巡逻都开始敷衍了事。昨夜他亲自巡查时,发现西段城墙竟然有三个哨兵在打瞌睡。不过他的好岳父也不是一点东西都没给他送来。

五个师的兵力和部分重型武器在5月6日通过铁路到达了潼关。

这是李昊阳能够给这个女婿最后的支援。

而孙耀辉也将因为这次越级报告而遭殃——按照常理来说孙耀辉的电报应该上交给他的直属上司清军西北司令周启铭,而他直接将点电报上交给自己岳父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这位从法国留学回来的上司的不满。

5月19日,孙耀辉因越级报告触犯军法即将面临被送到军事法庭的风险,而他本人对此却毫不在意——此刻的他正在和其手下三个营的士兵一起加固柳子镇的堑壕以应对明军不知何时发起的攻击。

5月19日凌晨5点,今天的太阳还未升起,晨雾比以往的要大上许多,许多清军士兵甚至看不清百米以外的东西。浓雾中,一名清军老兵似乎听见了一声闷响,紧接着数万发炮弹便砸到了这群清军的头顶,炮击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这片小小的开阔地带犁了一遍又一遍。

晨雾是消失了但接过晨雾责任的是这些炮弹留下的烟雾,侥幸在这片炮火中存活下来的清军躺在地上哀嚎着,他们要么失去了自己的手臂或整条大腿,要么便是被那些轰断后飞上天空的树木狠狠地压在身下只剩下一口气;那些没办法发出声音的,要么已经被爆炸掀起的土埋进了地下,要么就是爆炸的冲击波将体内的五脏六腑震碎。

隐约中还侥幸留有一丝气息的清军听到了来自雾中的声音——那是一阵阵谨慎的脚步声。烟雾中,一个个身影逐渐显现。他们穿着崭新的军装,手持明军的制式“76式”步枪,动作整齐划一地向前推进。这是第一批明军第三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他们谨慎地穿过战场,时不时用枪托轻轻碰触地上的尸体,确认是否还有活口,若是“尸体”还有一口气,这些明军便会朝着这个“尸体”的头上来一枪以确保其彻底死透。

孙耀辉呢?他本人被明军的炮击炸断了自己的一条手臂——与那些倒霉的清军相比他的伤要好上太多。孙耀辉向自己的亲兵发出了最后一道命令,而这道命令很快便会传到清军最高指挥部内。

“柳子镇已失,潼关告急!请尽快增派援军!”

******

清军最高指挥部内,李昊阳将电报重重摔在桌上,他的手在微微发抖。作为一个父亲,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女婿此刻正面临着怎样的处境,而现在她的女儿成为了一个寡妇。

"传令下去,立即调集徐州防线的第八师和第十二师以最快的速度向潼关增援。"李昊阳沉声道,“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潼关!”

明军还需要时间来消化被包围起来的黄州防线内部的那20万人,最起码还要一个月的时间,即便是距离徐州防线最近的盐城短时间内也无法发动像样的进攻——除非他们愿意用血肉之躯去撞淮安城。

目录
返回顶部